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刻理解实现这一主要目标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聚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这个首要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主线,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志愿服务,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同党心军心民心的大凝聚是分不开的,同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是分不开的,同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是分不开的。
 手机版
 手机版 | 
	
	人物访谈
 | 
	
	人物访谈


 
	





